萬物恣意長,美好伴夏盛。6月30日上午,2023年多彩鄉村系列實踐活動啟動會在江門市鶴山市古勞鎮古勞水鄉舉行,啟動會由省市縣鎮村五級聯動,通過召開現場會、網絡云發布、媒體跟進報道等方式,推介廣東美麗鄉村,弘揚嶺南特色文化,服務廣東鄉村振興,為全面實施“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建設文化強省注入強大活力。
據介紹,多彩鄉村系列實踐活動,是全省自然村落歷史人文普查項目重要成果之一,是學校開展地情、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是社會各界走入鄉村、了解鄉村、服務鄉村重要途徑。自2017年啟動以來,由省地方志辦牽頭,省文明辦、省教育廳、省科技廳、省農業農村廳、省文化和旅游廳、省港澳辦、團省委、省學聯、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等多家省直單位參與主辦,活動發動面越來越廣。至今,征集微視頻、調研報告、圖片、海報等各類作品 21593件,為全省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文化傳承發展發揮重要促進作用。
鄉村是嶺南文化的寶庫,也是認知社會的課堂、磨練意志的熔爐、施展才華的天地。近年來,全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嶺南大地上,各鄉村文化彼此連接共同形成嶺南鄉土文化的脈絡。
歷史川流不息,發展永無止境。2023年多彩鄉村系列實踐活動以“講村史、展村史、傳村史”為主題,旨在充分挖掘利用廣東鄉村歷史記憶和鄉村振興實踐成果開展地情、思政教育。記者了解到,本次作品形式在2022年微視頻、調研報告、攝影作品、書法、國畫等基礎上,新增繪畫、歌舞創作、工藝作品等表現形式,引導青年學生、教師、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人員、社會人士深入廣東鄉村調研,多元化形式記錄、講述、展示廣東鄉村歷史、特產特色、產業發展、文化傳承、人物事跡、精神風貌、建設成就等,推動嶺南優秀文化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系列實踐活動同步開展多彩鄉村系列推介活動。具體包括開展多彩鄉村“百村(校)行”活動;舉辦“同講崢嶸發展史 奮進鄉村振興路”演講大賽和展覽;舉辦探訪“最美村史(情)館”活動;開展村史村志村情大征集,鄉村特產“大曬”、鄉村非遺“大曬”等。推動每個市(縣、區)至少開展一場進校園、進鄉村活動,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
多彩鄉村 挖掘歷史記憶
鄉村是嶺南文化的寶庫,也是認知社會的課堂、磨練意志的熔爐、施展才華的天地。近年來,全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嶺南大地上,各鄉村文化彼此連接共同形成嶺南鄉土文化的脈絡。
歷史川流不息,發展永無止境。2023年多彩鄉村系列實踐活動以“講村史、展村史、傳村史”為主題,旨在充分挖掘利用廣東鄉村歷史記憶和鄉村振興實踐成果開展地情、思政教育。記者了解到,本次作品形式在2022年微視頻、調研報告、攝影作品、書法、國畫等基礎上,新增繪畫、歌舞創作、工藝作品等表現形式,引導青年學生、教師、駐鎮幫鎮扶村工作人員、社會人士深入廣東鄉村調研,多元化形式記錄、講述、展示廣東鄉村歷史、特產特色、產業發展、文化傳承、人物事跡、精神風貌、建設成就等,推動嶺南優秀文化賦能鄉村高質量發展。
據介紹,系列實踐活動同步開展多彩鄉村系列推介活動。具體包括開展多彩鄉村“百村(校)行”活動;舉辦“同講崢嶸發展史 奮進鄉村振興路”演講大賽和展覽;舉辦探訪“最美村史(情)館”活動;開展村史村志村情大征集,鄉村特產“大曬”、鄉村非遺“大曬”等。推動每個市(縣、區)至少開展一場進校園、進鄉村活動,進一步擴大活動影響。
連續7年 弘揚嶺南文化
2017年起,多彩鄉村系列實踐活動已連續7年舉辦,累計發動3000多個學校、單位,上百萬人次參與。廣東省人民政府地方志辦公室黨組書記、主任吳偉鵬介紹,2022年活動征集作品在原有微視頻、調研報告、攝影作品基礎上,增設詩歌、書法、國畫等體現傳統文化的形式。收到各類作品數量9551件,為歷年之最。評選出優秀作品649個。這些作品充分反映廣東各地廣府文化、客家文化、潮汕文化、雷州文化、僑鄉文化、海洋文化、紅色文化、少數民族文化等地域特色文化,同時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廣東鄉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等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突出地方特色,展現嶺南文化在各地煥發的時代光彩,傳承廣東鄉村優秀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發展,引領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青年學生是歷屆多彩鄉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主力軍。2022年各大專院校師生結合“三下鄉”活動組織服務隊、實踐隊,全省共組建實踐團隊3.8萬支,累計發動超過52.8萬名大中專青年學生深入全省3050個鄉村調研。廣東技術師范大學團委副書記萬鑫介紹,通過活動,引導更多的同學們關注思考“非遺文化”問題、講述鄉村發展故事、傳播嶺南鄉村文化、激活鄉村非遺文化,展現出了青年一代在鄉村建設中的擔當作為。
啟動儀式上,廣東工業大學“凝聚青春力量,探索直播助農新模式”鄉村振興促進團成員鄒佳暢代表2022年獲獎團隊發言,她說:“在整個實踐期間,我也親身體驗了一堂難忘而有意義的——田野課堂,這次田野課堂是將茶園與我們自身專業特色結合,創新性地挖掘藝術時尚與助農產品之間的結合點,嘗試呈現一場時裝設計與茶產品的碰撞盛宴?!痹谡麄€活動課程中,團隊成員都從大學生身份化身為“導演”“監制”“模特”“場務”“攝影”等角色,通過助農產品的定點拍攝和與當地學生的交流,讓她也更加了解和熱愛“嶺南文化”與“茶文化”。
荷香鷺鳴 一覽古勞水鄉
啟動儀式在鶴山特色民俗節目——醒獅和詠春拳表演中拉開帷幕。據介紹,江門是中國著名僑鄉,530多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遍布全球,有“中國第一僑鄉”“中國僑都”等美譽。古勞水鄉,距今700多年歷史,是源遠流長的嶺南文化活態演繹,擁有嶺南地區規模最大、分布最集中、保存最完整、極具生態意義的?;~塘風貌,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正致力打造為我國最美嶺南水鄉和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生態旅游度假標桿。
啟動儀式同步舉行多彩鄉村“百村(校)行”——走進江門鶴山古勞水鄉。嘉賓們乘坐當地特色小艇,游覽古勞水鄉。古勞堤內水網縱橫交錯,小艇穿行如梭,兩岸蕉林搖曳,萬畝魚塘似明鏡耀目,千頃桑地綠海翻波,那青青的田疇就像精雕的翡翠,好一派旖旎的南國水鄉風光。放舟河上,任憑河風滌面,水色潤心;聽夏蟬在堤岸鳴唱,看小橋在水面的倒影;體會水鄉人家的生活,領略剔透玲瓏的“江南秀氣”,真是一件賞心樂事。古勞水鄉更有著威尼斯般的水鄉風光,那一口口的魚塘,一條條的“圍墩”,以及狀如蜘蛛網一樣密密麻麻的大小河涌,構成了一幅幅如詩如畫的美景,使人著迷、沉醉,被稱為鶴山市的“威尼斯”。
活動當天,媒體團來到了上升村、李家成故居、龍舟公園等地進行探村直播,通過鏡頭帶領網友們云賞水鄉美景。
責任編輯:黃俊亮
附件:
相關稿件: